【救世古鑑】刑罰得逃天債難遁 明代林廣兒殺妻的結局

作者:懷忍忍
殺妻、殺僕的人,雖然一時躲過法律的制裁,終被天雷劈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代王同軌《耳談》中記載了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林廣兒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林廣兒本有正妻,又娶了兩房妾室。他娶了小妾之後,寵愛小妾,轉而薄待妻子陳氏。陳氏出身於官門書香人家,兩個弟弟們全都是在地方卓有名聲的秀才,因此陳氏的娘家人常常斥責林廣兒的惡劣行為。然而,林廣兒不僅沒有改過,反而日益對妻子陳氏懷恨在心,竟而暗中策劃殺害自己的妻子。

他先是在表面上假意慇懃,歡合如初,常常說自己過去做錯了,以後一定痛改前非對她好,夫妻關係又變得融洽了。就這樣過了一些日子,鄰里都認為他改過自新了,和陳氏復合如初。這時林廣兒對妻子說了一個藉口出門遠行去了。

在某一日,他突然歸來,將妻子和一位男僕斬首並自首報官,訴稱自己提前回家竟意外看到妻子與男僕通姦,於是捉姦將他們兩人殺了。

古人認為「萬惡淫為首」,對通姦是絕不寬貸的。當時,對林廣兒家發生的凶案,當地的官府也認可捉姦不加以細查,完全聽信林廣兒的一面之詞,很快便宣判他無罪,甚至還認為他的行為值得讚賞。

當地的老百姓又怎麼想呢?被殺的男僕是個藥罐子,身體一直有病,非常虛弱,幹不了活,這是鄰里中眾所周知的事。所以大家都懷疑林廣兒是凶手,陰謀將妻子和男僕殺害了。鄰里中的人為死去的陳氏和男僕鳴冤之聲不絕於耳。

《耳談》作者王同軌本人也屢次為他們二人鳴冤;陳氏的娘家人那方更是不依不饒。可是大家一直拿不出關鍵的有力證據,對林廣兒莫可奈何。當地官府依然維持對林廣兒做出的無罪判決。

林廣兒受到鄉里的輿論壓力,在當地待不下去,就帶著二個小妾,舉家搬到了外地。之後《耳談》作者王同軌也到外地出任縣丞,離開了故鄉。雖然,大家仍然找不出有力的控訴林廣兒的證據,然而,這事並未就此停止。

王同軌的家鄉還有另一位名人,名喚張舉之。張舉之是當地有名的文化人,還是位知名藏書家,有專門的藏書樓,他一直留在家鄉,親聞了林廣兒殺妻案後來的結局。

許多年後,事情的熱度漸漸降低,林廣兒居然又搬了回來,而且大剌剌招搖過市。就在萬曆二十六年(戊戌年,公元1598年)三月裡的一天,忽然一道閃電從天上打了下來,同時暴雷炸響,雷聲極大,當時有人手中拿著筷子,在雷震中都被嚇掉了。

事後人們得知,林廣兒當時被這場天雷打死,死狀極慘,渾身焦黑,骨頭都像木炭。林廣兒的死訊傳遍鄉里,人們都說真是老天有眼,那天雷就是衝著林廣兒而來的!就在他自以為逃脫了的正義制裁時,老天就降天雷打死了這個殺妻害僕,欠下兩條人命且逍遙法外的惡人,當場的鄉里人都是活見證!

善惡有報,人不治,天治!林廣兒利用法律漏洞殺人之後,人間的法律漏放了他,輿論也奈何不了他,但終遭天雷擊殺,一擊斃命!他在外地逍遙多年,當他搬回案發地之後,上天才在知道其罪行的當地人面前執刑,以天雷劈死了這個惡人,在人間彰顯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道理!@*#◇

資料來源:《耳談‧卷十四》

責任編輯:李梅

——看更多【救世古鑑】系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