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视角看著名的威尔顿庄园

英国顶尖建筑师伊尼戈‧琼斯(Inigo Jones)与威尔顿庄园的关系
James Baresel撰文/吴约翰编译
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的作品《望向威尔顿庄园东南面》,1758至1760年创作。油彩、画布。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康乃狄克州纽哈芬(New Haven, Connecticut)。(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威尔顿庄园采用核心古典主义原则设计,吸引二十多部电影与电视剧来此取景拍摄典型的英国场景实不足为奇,其中包括《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维多莉亚女王:风华绝代》(Young Victoria)《叛逆巡航》( Bounty)《叛徒与英雄》(To Kill a King)《爱玛》(Emma)和《王冠》(The Crown)等。当然,威尔顿庄园主要由英国著名的古典主义建筑师伊尼戈‧琼斯(Inigo Jones)设计,再适合不过了。

但几世纪以来,琼斯对威尔顿庄园设计的影响一直受到忽视,他的艺术天赋也遭低估。因此,正确理解琼斯与威尔顿庄园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的作品《伊尼戈‧琼斯肖像》,1757─1758年创作。油彩、画布。伦敦格林威治王家博物馆(Royal Museums Greenwich, London)。(公有领域)

建造威尔顿庄园

威尔顿庄园的建造分为三个阶段,且都发生在琼斯的一生当中。第一次在1630年代初期到中期,当时琼斯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以设计白厅的宴会厅(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和王后宫(Queen’s House)而闻名。第二阶段发生在1640至1642年。最后阶段发生在火灾损毁庄园后的1647年。

17世纪末作家约翰‧奥布里(John Aubrey)和1960年代发现的文件都显示,琼斯的确是个大忙人。他甚至无法亲自为主要艺术赞助人、国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的好友彭布罗克伯爵(earl of Pembroke)设计威尔顿庄园最初的建筑。折衷方案是,琼斯仍同意为庄园监工,但指派经常雇用的所罗门和艾萨克德考斯兄弟(brothers Solomon and Isaac de Caus)负责执行。这很像现代的接案模式,一家中等规模的建筑公司负责人委任公司里的一位年轻建筑师负责案子。琼斯提供基本测量参数,就特定问题提出建议,批准最终设计,而德考斯兄弟则决定大部分细节。

到了1640年,情况有些变化。查理一世面临苏格兰的叛乱,与后来称为“长期议会”(Long Parliament)的反对派对抗。国王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继续他的建筑工程,于是琼斯得以密切监督威尔顿庄园的工程并改进一些设计。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国王与“议会党人”(Parliamentarians,人数约占议会一半的议员)展开对峙。琼斯成为保王派(Royalist)军队的军事工程师。然而议会派最终战胜了保王派,这使得琼斯的职业生涯受到很大的冲击。原本雇用琼斯且拥有大批财富的保王派不但逃离家园,还需支付天文数字的金额以换取自由。琼斯对保王派圈外的潜在赞助人的吸引力仍是有限。

乔治‧史德布斯(George Stubbs)的作品《威尔特郡威尔顿宫东侧,彭布罗克伯爵封地处》,1809年创作。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康乃狄克州纽哈芬。(公有领域)
乔治‧史德布斯的作品《威尔顿庄园东南侧视角》(South East View of Wilton House),1810年、1809年创作。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康乃狄克州纽哈芬。(公有领域)

好在对琼斯和威尔顿庄园来说,彭布罗克伯爵有自己独自的想法。尽管他与国王的友谊,他还是与国王对抗。伯爵是一名温和派议员,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为和平妥协而努力。威尔顿庄园遭烧毁时,伯爵有能力修复,也非常高兴再次求助于琼斯。他甚至表示希望支持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权力分属,反对议会军队中的激进派别;然而,激进派很快就清洗了议会政治领导层,将国王斩首,夺取权力。

不论彭布罗克伯爵想修复威尔顿庄园的原因为何,工程重新开始,也确定由琼斯负责设计。但琼斯年岁已高、容易疲累,无法指挥施工,因此将这项任务委托给约翰‧韦伯(John Webb)。他是琼斯的侄子、首席助理和接班人。如果说威尔顿庄园的竣工是一次合作,那么它就是建筑大师和首席弟子之间的合作。

归功于建筑

罗克和怀特(J. Rocque and R. White)绘制的平面图《威尔顿庄园的花园和公园》,1746年创作。法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公有领域)

尽管记载明确,但有些历史学家仍坚持认为琼斯对威尔顿庄园的影响微乎其微。究竟是什么理由?贾尔斯‧沃斯利(Giles Worsley)在他杰出的著作《伊尼戈‧琼斯与欧洲古典主义传统》(Inigo Jones and the European Classicist Tradition)中提出反驳,许多研究人员不当地认定琼斯是16世纪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落伍”的模仿者。琼斯是第一位将罗马古典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引入英国的建筑师。琼斯设计的作品有时会重现意大利风格(例如白色石墙外观的王后宫),而有人竟然拿这些作品来“证明”这是他唯一的风格,而将他较少意大利风格的作品(暗指威尔顿庄园)认定是别人设计的,即便所有的证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以讹传讹、雪上加霜的是,琼斯成名的几十年内也见证了新巴洛克风格(new Baroque style)或巴洛克复兴建筑的出现且占据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显得僵化与恪守模仿,而实际上琼斯仍以原来的方式,以古典为原则从事创新。

琼斯身为古典主义创新的先锋,启发了许多人。尽管他没有留下任何“纯模仿(古典)”的派别,但他的作品很快就对英国与荷兰的建筑作品产生影响,例如索普大厅(Thorpe Hall)和科曼斯建筑(Coymanshuis)等。后来,他的美学首先影响克里斯多福‧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继而影响18世纪的乔治亚建筑(Georgian architecture)。鉴于琼斯留下的历史遗产和他的创作之美,说他是英国唯一杰出的建筑师并不足为奇。

原文: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Famed Wilton Hous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自由撰稿人,替多家期刊撰写文章,包括:美术鉴赏家(Fine Art Connoisseur)、军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东欧(New Eastern Europe)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科莫镇遍布着形形色色的饭店和别墅,而梅尔齐别墅则座落在宁静的湖边。她优雅的气质与科莫湖的灵气相通,不变的是,二百多年来仍不断地感动着游客和路人。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1738年,维斯教堂(Church of Wies)在一次目击奇迹事件后诞生。据说,当地一位农民的妻子看到基督木雕像的眼睛含着眼泪,随后大量游客涌入此地,修道院院长施泰因加登(Steingaden)于是委托多明尼库斯‧齐默尔曼为这件“受难救世主”(Scourged Savior)设计一座华丽的圣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