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大海的儿子 香港最南岛屿“岛主”的渔民人生

文/林哲、曾莲
人称蒲台岛岛主的罗金树(树哥)的一生和大海紧密联系。(陈仲明/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293
【字号】    
   标签: tags: ,

清晨6时半,天仍蒙蒙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隐世小岛上,人称蒲台岛“岛主”的岛民罗金树(树哥)已经开始驾着小艇出海捕鱼,除了炎热和恶劣天气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树哥是土生土长的岛民,一生都不愿离开蒲台岛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岁的他,身体依然健朗。

若得到更多的渔获,未能售出或食用时,树哥会将鱼养在鱼排里。(陈仲明/大纪元)

也许世界上的每一个渔民都是大海的孩子,树哥的一生和大海紧密联系。靠海食海,他驾轻就熟地撒下渔网,每一次都带来不一样的渔获,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他爽朗地笑着,指着简陋渔笼说:“吃不完就养着!”虽然每天都过着类似的生活,但他知足常乐,十分热爱岛上的生活:“我整世都不觉得闷,我从出生就已经在这里,都不觉得闷。以前就算没有这么多朋友,我都是这样生活的。”

船上出生长大 一辈子离不开大海

树哥在船上出生,连接生都是由外婆做的,没有去过医院。他提到,50年代的时候拿出世纸很随意的:“入境处下面有一个部门专是负责身份的,因为香港以前是一个渔村,离岛都是一些渔民,有专船来登记,问你的小孩什么时候出生的,就给他出世纸。就算一个很大的婴儿,他也发给你的。只要他的爸爸妈妈各有一个身份证就OK了。有了出世纸之后,政府就为你服务了。”

在大约上个世纪60年代时,树哥一家用三百元买到了岛上的一间房,从此“船民变岛民”。他生动地描述当年事:“船都很残旧了,也破了些洞,住不了啦。一家六七口怎么住啊?一入水可能就沉下去了,一家大小可能会淹死的喔!后来不行了,想了一想,搬吧!就搬了上岸。”

树哥有一艘绿色的小艇,他常常跟村民们一起出海打鱼,也不时独自一人出海。(陈仲明/大纪元)

时代变迁,许多渔民搬离小岛,到市区甚至外国发展,但树哥坚持留在岛上,他总觉得这里才是自己的家。树哥有一艘绿色的小艇,他常常跟村民们一起出海打鱼,也不时独自一人出海。在不同的季节,出海下网捕鱼的频率不同。从大概10月开始下渔网,开启了捕鱼生活:“春天是墨鱼,夏天鱼多蟹多,不时有龙虾、墨鱼、鱲鱼、黄立鲳,形形式式很多种,也有螃蟹,比如白蟹和红蟹。”有时捉到大的蟹,一只差不多2斤重,可以卖到一千元一只。树哥有好的渔获,就会打电话给做代理的渔民朋友交收,他不志在赚大钱,赚够自己的生活费就足够。

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渔获,十月是蟹的季节,渔民捕获了一批海蟹。(陈仲明/大纪元)
一条魔鬼鱼也被捕捞上岸,最后渔民将其放生。(陈仲明/大纪元)
一条魔鬼鱼也被捕捞上岸,最后渔民将其放生。(陈仲明/大纪元)
渔民捕获的海蟹。(陈仲明/大纪元)

树哥在夏天是不落渔网的,因为太辛苦,天气十分炎热,单纯用手钓鱼够自己吃就足够了。捕鱼时偶尔会遇到水母(白鲊),树哥说:“那些白鲊扑到身上,好像有毒,皮肤感觉很痒的,要穿雨衣,成身大汗,我年纪大了,身体受不了。”在夏天,树哥则会用更多时间来享受时光,多点娱乐活动,比如钓鱼、捉泥鳅、接待客人等等。

树哥在夏天是不落渔网的,因为天气十分炎热,穿着雨衣太辛苦。到了秋凉的时候,他才会出海。(陈仲明/大纪元)
渔民们提着“战利品”上岸。(陈仲明/大纪元)

小岛生活自由自在 感受人情味与海洋味

对比蒲台岛和市区,树哥更喜欢住在岛上,他也曾经到市区居住,住了一段时间他不是太习惯:“在市区我的朋友没有这么多时间陪我的,饮完茶、吃完饭肯定就回家的啦!在家里看电视一会儿就睡觉了。我对电视没什么兴趣,除了新闻、天气,其它都不看的。逛公园的那些不属于我,我不喜欢,逛公园就是跟一些老伯聊聊天,如果话题不合适就聊不下去了,只能回家看看电视。”

树哥习惯在小岛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岛上不觉得闷,我整世都不觉得闷,我从出生懂事已经在这里。以前没有这么多朋友,我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就多了点而已。有些朋友有空就跟我玩玩牌,玩着玩着现在就比较多了点啊⋯⋯”树哥不时出海捕鱼,收获的海鲜就拿来招待朋友,每逢周末,总有很多过往的岛民回到小岛度假,追寻那份都市难以寻觅的味道,缓解乡愁。树哥最开心的就是和村民们聚首一堂,喝啤酒、打牌、打麻雀、吃海鲜。如今在岛上长住的居民约10人,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蒲台岛村民人口曾高达二千人。

蒲台岛村民一起吃海鲜大餐。(陈仲明/大纪元)
村民招待客人食用的蒸鱼,有着“家”的感觉。(陈仲明/大纪元)

笔者在蒲台岛,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情味。在村民热情招待客人吃海鲜时,桌上摆满了肥美的新鲜螃蟹、清香的蒸鱼等,客人不禁感叹:“哇,这是纯粹的海洋味道!”旁边村民赶紧接了下一句:“还有人情味!”

明记海鲜酒家是蒲台岛唯一的一间大型食肆,村民喜欢在此相聚一堂共度良宵。(陈仲明/大纪元)

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天后诞,以及三年一届的太平清醮,更是村民的大日子,树哥驾着小艇忙个不停,一会儿接待客人,一会儿捉鱼上岸,手持啤酒与朋友谈笑风生,不亦乐乎。

蒲台岛天后庙一景,一年一度的天后诞是村民的大日子。(陈仲明/大纪元)
树哥收获的渔获,都愿意在节庆、假日与大家分享。(陈仲明/大纪元)

树哥有一位很好的朋友Francis,几乎每周末都从市区赶到蒲台岛,特意来感受小岛上的人情味,Francis讲述自己在80年代来蒲台岛旅游时看到的盛况:“好兴旺,几百人在这个岛上,这里到处都是房子,以前好开心的,吃得好好。随着时间流逝,又没有水电,就变得差了,慢慢村民就离开这个岛,去外面谋生。”他最后希望,曾经的蒲台岛居民回这里能够开心,移居出去的人能回来:“重新回到80年代,真是好多人,好热闹的。”

一叶扁舟飘泊海上,原来是树哥驾着小艇出海捕鱼,他喜欢在小岛自由的生活。(陈仲明/大纪元)

蒲台岛长期面临水电问题 长者求医难

蒲台岛虽然美丽又宁静,可惜缺水缺电,靠两部发电机供电,一天仅在入夜后供电约12小时,还不时停电。水源方面靠民政处兴建的两个简陋的储水库收集雨水生活,储水量为12.7万公升,但在旱季水源不足是常态,要依靠民政事务处派船运水。水质方面,村民在2016年采样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化验室化验,报告显示水质差劣,部分指标比世卫标准超出26倍。

蒲台岛村委会主席罗成曾带笔者查看岛内的水井,他提到,在2015年水务署曾经研究供水方案,在岛上进行地下水研究,建议可重修旧井作后备水源,但开发地下水的计划至今仍未展开。

Francis也希望政府能重视并早日解决蒲台岛的水电问题。他讲述,如果蒲台岛的水电供应正常,好多在这里长大的岛民都是想回来生活的,那种乡土情怀是变不了的,他自己也用实际行动支持蒲台岛,参与蒲台岛村公所工作关注组的一些活动,希望政府正视并改善岛民生活设施,为岛民争取权益:“我希望自己能为蒲台岛做些事,希望他们能够受惠。”

树哥在岛上居住,当然也希望可以多些人返岛陪伴,不是仅在天后诞的时候才回来,但与他同辈的村民都已年迈,如果身体不好,在岛上生活的医疗是一大问题,需要劳师动众打电话给消防、救护,经过一大堆手续才能得到医疗协助。

蒲台岛没有直升机场,植被覆盖面广,对于医护直升机救援来说也有一定难度。(陈仲明/大纪元)

“直升机是最慢的!”树哥回忆,昔日可以直接联络水警,现在不可以:“以前我有时出去看医生,以打电话为例,以前是不用通知那些消防员的和救护员的,我们之前打999,水警马上就来,载我们去码头,救护车载我们去到玛丽医院。现在不是了,你要经过消防,还要给救护。最后叫来直升机,因为这里没有直升机场,这里很多树,兜几个圈才找到降落的地方,又要叫那些救护员下来检查一下病人行不行,不行才用救护床把他拉上去。所以我们经常讲‘叫得来人都死了’!”

*********

疫情笼罩香港,许多市民被困在家中“抗疫”,过去繁华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冷清。任市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树哥仍在小岛过着清静的生活,以海洋相伴,自给自足,他仍有一丝力气,就会驾着小艇出海,延续他的渔民人生,或许,这也是另一种幸福。◇

蒲台岛灯塔。(陈仲明/大纪元)
蒲台岛日落。(陈仲明/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宁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视摄影师兼灯光师,参与拍摄了多部著名的好莱坞影视作品,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和网飞旗下的电影。他还担任过法轮功真相电影的摄影总监,包括《为你而来》和《永恒的五十分钟》。艾文是一名从小修炼的法轮功学员,他是怎样成长为才华横溢的青年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 笔者曾于国家图书馆查找抗日战史资料,发现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珍贵史料,然而此书在各大书局中却未发现贩售,因此只得联络作者,想购买此书。2009年,笔者与友人一同拜访作者杨濬彦先生,因此发掘了这位已高龄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精彩故事 ,他的一生仿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 中国第一贪江泽民家族敛财万亿;嫡孙江志成躲猫猫起家坐拥5千亿资产;江志成借毒生财,涉核酸收割;江泽民死失靠山,江志成荣登杀猪榜头号追踪目标。
  • 与西方基督教相关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和东方的寿星老人一样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人物。不同于只留在传说中的东方老寿星,每年圣诞期间,世界各地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圣诞老人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与大家共庆圣诞。
  • 战争中的的神迹,一人俘虏132人怎么做到的?为神服务与向国家效忠,在战场上如何两全?悬崖上的军医,硝烟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伤员?
  • 出生于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格拉博维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发觉木雕十分迷人。大约五岁,他就对当地的礼品店中那些手工制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动物,深深着迷。他还记得他不停地问自己:“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当时,小小年纪的他一点也不知道木雕会成为他的世界,而一把简单的木刻刀会是他在苏联与美国的救星。
  • 方形脸上戴着方形眼镜永远挂着和蔼笑容,奉献台南艺术文化教育一甲子,获颁“台南文化奖”、“教育奉献奖”等,教育家兼艺术家潘元石是台南许多人敬爱的潘老师,也是奇美博物馆亲切的潘馆长。
  • 中国人权活动家、新公民运动成员之一的张宝成在2013年那次被抓之前,曾经对当时的未婚妻刘珏帆说过一句话。他说:“中共这堵墙看着很高、很坚固,可是如果我们每个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自己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做公民维权这些事的话,哪怕你转贴、围观、哪怕拿牙签去抠墙缝呢,每个人都对着这堵墙使劲,那么这个独裁专制制度结束的日子就不远了。” 刘珏帆回答说:“我没有你张宝成的勇气去坐牢,那我就做一根牙签吧,去抠墙缝,让这堵墙早一点倒塌。”
  • 卡拉OK问世已有半个世纪的时间,它是现今风靡全球的大众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如果当年发明卡拉OK的日本人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申请专利的话,他光是去年一年就能赚到1亿美元的权利金。那他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