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日本家喻户晓 穿越时空的故事

作者:脩实
浦岛太郎穿越时空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跨越千年的古民间故事。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033
【字号】    
   标签: tags: , ,

日本近代以来,随着教育与传媒的飞速发展,文化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文化影响的深度与覆盖广度也日益增加。在教育与传媒双引擎的推动下,使“浦岛太郎”这样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象征性标志,并折射出日本文化的一些特质。

那麽,浦岛太郎是怎样的故事?起源于何时?史书中有否相关记载?该故事又具有怎样的思想文化意义呢?

浦岛太郎畅游龙宫

很久很久以前,某地住着一个心地善良的渔夫,叫浦岛太郎。一天,浦岛太郎在海滩上看到几个孩童正在戏弄一只海龟。于是,他就出钱买下了这只海龟,并把它放回到大海里。

几天后,浦岛太郎和往日一样,出海捕鱼。突然,一只海龟从海中浮出来,对他说:“浦岛太郎,你好!我是前几天被您救下的那只海龟。龙宫中的公主请您前往龙宫做客,命令我前来接您。”

大海龟来迎接浦岛太郎。 (Pixabay)

于是,浦岛太郎就坐在海龟背上,进入海里。

龙宫周围,珊瑚环绕,各类鱼儿遨游,美丽无比,而龙宫的公主长得花容月貌,她的美貌世上无人可比。

公主见到浦岛太郎后,对他说:“你可在这里悠闲自得地生活。”

于是,浦岛太郎就住了下来。住在龙宫中,浦岛太郎似乎忘却了时光的流逝,仿佛每天都生活在梦境中一般。

过了几天,浦岛太郎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自己生活的村庄,他决定告别龙宫,返回家乡。临行前,公主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宝盒,并嘱咐说:“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

于是,浦岛太郎又坐在海龟背上,告别了公主,离开了龙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可是,奇怪的是,村子完全改变了模样,他在村中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和老母。面对眼前的处境,他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决定打开宝盒看看。当他一打开宝盒,一缕白烟从中飘出,浦岛太郎瞬间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没想到,在龙宫只愉快地度过了几天,可世间已过去了数百年。他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处,也不晓得此时此刻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古籍中的浦岛太郎

上述故事梗概,只是近代以来用于教育的一个标准版本,此外还有很多版本传世。

从中世纪开始,便出现了浦岛太郎的相关传说,但在此前的文献中,其名不叫浦岛太郎,叫浦岛子。此名在多部史书中都有记载,似乎史上确有其人。有学者考察认为,浦岛子为日下部首之一族,是开化天王后裔但迟马国造家族的一个分支。

浦岛子的相关传说,最早见于上古文献《日本书纪》《万叶集》,及《丹后国风土记》逸文中。名字虽同,但所记内容却大相径庭。

《丹后国风土记》为记述丹后国(今京都府北部)风土人情的史志,大部分内容已经失传,只存有记述奇闻轶事的逸文。据镰仓时代末期问世的《释日本纪》(这是注释《日本书纪》的书籍,共28卷。)记载,《丹后国风土记》是和铜6年(713年)受命编撰的,因此原书最迟该在8世纪已经面世。在《丹后国风土记》中,大篇幅记载着浦岛传说和羽衣传说等故事,并附有用万叶假名书写的和歌。

《丹后国风土记》“筒川屿子、水江浦岛子”条目中,有如下记述:

与谢郡日置里,有一村庄,名曰筒川,该村的筒川屿子(即:水江浦屿子、水江浦岛子)相貌出众,仪表堂堂,别名水江浦屿子,为日下部首之先祖。

雄略天王时代,屿子独自一人乘船出海捕鱼,三日没捕到一条鱼,最后却钓上了一只五色大海龟。屿子在船上小憩之际,海龟却变成了一个美女。于是,他询问女子的身世来历,女子说道:我本是天上仙家之人,很想与你见面,就来到了这里。然后,女子让他闭上眼睛。等他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大岛上,这里就是女子居住的蓬山。

在宫殿大门处,七八个童子出来迎接,并说“欢迎龟比卖夫婿到来!”女子与父母也一道出来迎接。他受到盛宴款待,并谈论人间与仙界之不同等。随后,他与女子盟誓结为夫妻。

时过三载,他怀念故土,萌生还乡之意。女子十分伤心,送给他一个宝盒,并嘱咐道:如果你还想见我的话,千万不要打开宝盒。然后,将他送出仙境。

然而,回到故乡后,他却找不到昔日的家宅,也不知家人去向。他从村民那得知:三百年前,该村有一个叫水江浦屿子的人失踪了。惊慌之余,他忘记了女子的嘱咐,急急将那个盒子打开,只见一个美妙身影驾云向天上飞去。于是,屿子悟到此生再也见不到那位仙女了。

打开了盒子,浦岛太郎的穿越时空之旅也划上了句点。 (Pixabay)

奈良时代(710~794年)末期问世的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第九卷,收有高桥虫麻吕的长歌“咏水江浦嶋(岛)子一首”,此歌吟咏道:

水江的浦岛子出海钓鱼,七日未归。不经意中,他越过了海界,遇到了一位海神姑娘。两人攀谈后,结了男女之好。于是,浦岛子便在海神宫中住了下来。

一日,他说要返回家乡。妻子送给他一个宝盒,并嘱咐道:如果你还想返回到神界的话,千万不要打开宝盒。

浦岛子返回家乡水江,他本以为离家只不过仅仅三年,可家宅形影皆无。他想,或许打开盒子,原来的家就会重现,于是便将宝盒打开。只见一股白烟渺然升腾,飘向神界。浦岛瞬间变成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不由得惊慌失措,跺脚大叫,失神气绝。

《日本书纪》(720年)雄略纪中,关于雄略天王22年(478年)秋七月条目中,也有关于浦岛太郎的记述:

住在丹波国余社郡(京都府与谢郡)的浦岛子,乘船出海钓鱼,钓上来一只大龟。万没想到,这大龟瞬间竟化成了美女。他心为美女所动,遂将她娶为妻子。随后,二人潜入海中,奔向蓬莱山。在那里,他历经许多事情,也见到了许多仙人。

浦岛太郎的故事源于中国?

早在这些记载之前,就有相关内容存在,据说出自丹波国宰马养之笔。马养是飞鸟时代(592~710年)的贵族、汉诗人、学者、官僚,曾任王太子学士,参与《律令》制定及史书编撰,在《怀风藻》中收有他用汉文书写的汉诗,其中洋溢着道家的神仙思想。鉴于马养的汉学修养,有人认为,浦岛传说或许是来自中国的相关传说,并经过马养之手使故事本土化。

从比较文化视角看,浦岛太郎的故事,的确与中国的《水经注》、《搜神后记》、《龙女传》、《柳毅传》等书籍的相关内容具诸多相同、相似处。因此,不能否认其源流就是来自中国文化。

近代以后至昭和(1926~1989年)年间,浦岛太郎的故事被定为教科书国语教学内容。其内容构成大致与当今流传的故事情节相仿。因此,浦岛太郎的故事便渐次成为日本国民熟识、共享的民族性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德育教育,在改编成教学课文时,特意删掉了浦岛太郎在龙宫中的婚姻生活等情节,并强调浦岛太郎由于没能遵守规约而打开宝盒,从而导致厄运。

浦岛太郎的故事之所以能长期传承、备受喜爱,除了故事具有浪漫色彩之形体外,故事的思想内核“善有善报”,该是其重要原因所在。

日本自古重德尚礼,“善恶有报”思想早已成为日本文化中一个无形且永生的思想基因。浦岛太郎因行善而获福报,但却又因为没能遵守承诺而导致灾祸。这一正一反的展示,一是劝善,二是警戒。

此外,人世、仙界、龙宫等不同境界中的生命存在、生命形态,以及不同时空、不同境界所存在的时空差异等生命观、宇宙观等,该是意义更为深邃的一个思想文化亮点。

主要参考资料:
《御伽草子》
楠山正雄:《浦岛太郎》(青空文库)
下泽清子:《浦岛说话の変迁》
@*

─点阅【东瀛采风】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