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修炼文化

作者:云升
图为清 赫达资《丽珠萃秀册.秦弄玉》。(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茂名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说起它的由来,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叫潘茂名的修道人。根据《茂名县志》记载,潘茂名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生于高州根子镇潘坡村(在今天茂名市境内),他年少时就通经学、解周易。

有一天,他进入山中,恰好遇到两位道士在对弈。他在旁看了很久,一位道士问道:“你也懂得下棋的玄妙?”潘茂名回答道:“入由蛇窦,出似雁行。”意思是入门学下棋时好似从蛇洞进入,入口很窄,很难学,但学进去后,好似大雁飞行一样,有着广阔的天地。

道士听了他的话,认为他很有悟性,便收他做了徒弟。从此,潘茂名随师父入山修道,“朝汲泉水于观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柰(nài)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高州府志》)

二十年后,潘茂名道成出山,他悬壶济世,行医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时的朝廷听说了他的美名,曾三次召其入朝为官,都被他谢绝了。

在岭南居住期间,潘茂名遇到了瘟疫肆虐。为了挽救那一方百姓,他炼制丹药为人治病除瘟。岭南民众非常感激他,视他为“医神”。

为表彰潘茂名的功德,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于罗州增设县治,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茂名县。唐贞观八年(634年),又以其姓设置潘州,辖茂名县。茂名二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桐庐

桐庐地处浙江西北部,钱塘江中游,三国吴黄武4年(225年)置桐庐县。桐庐地名源自于一个传说。

按《严州府志》:“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氏。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山隈桐树下。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县,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而山亦以桐君名焉。或曰黄帝时尝与巫咸同处方饵,未知是否。”桐君曾在此地采药炼丹,有人问他姓名,他以手指桐树为姓,后世称桐君老人,乃是中药之鼻祖,千百年来,都受着这方百姓的香火。

桐君的生平难以考证,但他却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被记载进了历史和现实中。可见,桐君和潘茂名一样亦是一位修炼得道之人。

有意思的是,桐庐在历史上曾置严州府,“唐武德四年,置严州治此。”(《读史方舆纪要》)而严州的名称来自于另一名隐士——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很有才德。光武帝几次请严子陵出山辅佐都被他拒绝了。为了请严子陵出山,有一次,光武帝找严子陵叙旧,到了晚上,他们睡在了一起。后来太史奏报有客星犯帝星的天象,却不知是那天晚上严子陵睡觉时把脚压在了光武帝的肚子上。“光与帝卧,足加帝腹上,太史奏客星犯帝坐甚急。”(《后汉书》)

可是光武帝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严子陵,正如他对光武帝所说:“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后来,严子陵辞别了光武帝,抱道高栖于桐庐富春山。看来,修道者的境界,确非常人所知。

严子陵像。(公有领域)

凤翔

凤翔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宝鸡市东北部。秦孝公时此地称雍县,到唐朝时,唐肃宗时改名为凤翔县。关于凤翔地名的来历,南宋《方舆胜览》载:“周之兴,鸑鷟(yuè zhuó,凤凰)尝鸣于岐,翺翔至于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凤翔府,南岐凤州。”同样是来自于修道之人的故事。

《太平广记》记载,有得道者名叫萧史,外貌如同二十来岁。他非常善于吹箫,可以吹出凤凰般的鸣叫声。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也非常善于吹箫。后来两人结为夫妇,萧史便教弄玉吹奏凤凰的叫声。就这样练习了十多年,弄玉终于吹奏出了凤鸣声。凤凰也因此被她的笛声吸引,停在了他们的房子上。

秦穆公知道后为他们造了凤台,夫妻二人就在凤台辟谷修炼。数年后,弄玉乘着凤,萧史乘着龙,白日飞升而去。

李白有诗云:“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凤凰曲》)夫妻二人同日得道飞升的事迹或许在修炼界也是非常少见的。

萧史非常善于吹箫,可以吹出凤凰般的鸣叫声。(公有领域)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乃是神传之文明,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这些和修炼者有关的地名流传至今,似乎也在告诉着人们:人间乃是一个巨大的修炼场。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其实每一个人都在被考验着。人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每一次善与恶的选择,或许都是人们来世“修炼”成功与否的凭证。

——转自正见网(有删改)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评论